-
-
-

-
-
-
“文化遗产日”滨城很热闹
- 发布日期:
2015-06-09 浏览次数:1288次
-
6月9是是第七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滨城区东方红幼儿园举行,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祁维华,滨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边茂田,滨城区委常委、副区长潘玉兰参加了此次活动。 祁维华在讲话中指出,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举行是让...
-
义和面制作技艺
- 发布日期:
2015-05-25 浏览次数:1256次
-
义和面最早可追溯到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现滨州区北镇街道办事处,原名北镇,古称蒲台镇。当时黄河夺济入海,这里成了集码头、渡口、集市于一体的重镇,成为贯通南北的物资转运站,商客云集的贸易集镇。由于来这里进行贸易的多是肩挑手推商贩较多,他们...
-
燕青拳
- 发布日期:
2014-09-07 浏览次数:912次
-
燕青拳又称秘宗拳、迷踪拳。源自少林拳法,影响甚广,目前流传在山东滨州、河北沧州、天津、上海等地。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山东岱岳(今泰安)人孙通,先从兖州张姓拳师学拳,后上少林寺学艺多年。艺成后游历各地,分别在山东青州、河北沧县(今沧州)、天津...
-
东路大鼓
- 发布日期:
2014-08-22 浏览次数:274次
-
东路大鼓亦名老东口,是在原登州、莱州、青州三州府农村土调大鼓基础上,吸收茂腔、肘鼓子等地方小曲精华后,传入鲁北与犁铧大鼓、西河大鼓结合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曲艺形式。其创始人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掖县人孙双宾,传承至今已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
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 发布日期:
2014-07-24 浏览次数:356次
-
匾额,又称扁牍、牌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超的书法艺术,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匾额集古代文字,诗词,书法,雕刻,篆印,工艺美术、建筑装潢等艺术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同时,匾额书法雕刻技艺也形成了一定的惯制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大地...
-
东路梆子
- 发布日期:
2014-07-14 浏览次数:376次
-
东路梆子,在当地又叫章丘梆子,群众称它为山东吼,是古老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流行区域较广,演出场面较大。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滨州等地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多方面的调查,东路...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 发布日期:
2014-06-16 浏览次数:161次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5]18号)附件 第一条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和评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
-
二郎拳
- 发布日期:
2014-05-22 浏览次数:233次
-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中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亦称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 梅花拳创始人邹宏义极具悟性,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派,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
-
中医正骨疗法(张氏正骨)
- 发布日期:
2014-05-15 浏览次数:207次
-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正骨学是中医治疗骨折、脱臼及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几千年来,中医正骨以简、便、廉并功效俱佳,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为人类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氏正骨便是其中之一。 张氏正骨始于清末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