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梆子
时间:2014-07-14 15:33来源:未知 作者:nl 点击:
次
东路梆子,在当地又叫“章丘梆子”,群众称它为“山东吼”,是古老剧种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流行区域较广,演出场面较大。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滨州等地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多方面的调查,东路梆子的历史至少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过去尚集是南北贸易、商贸往来的重镇。随商船来黄河山东谋生,到处演唱和传授同州梆子的人很多(如即梆子腔)。后经过艺人们的加工、创造和受当地方言、民间戏曲的影响,这种同州梆子无论在念白、唱腔、表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当时,这种变化了的同州梆子,也称帮腔。可当时还有一种横笛梆子(即现在的河北梆子),也称梆子腔。这两种梆子还经常同台演出。为了区别这两种梆子,同州梆子被称为“东路梆子”,横笛梆子被称为“西路梆子”。
东路梆子分为文场和武场两个部分。文场乐器有:大胡琴、月琴、小三弦、笛子、大唢呐、笙、二胡、低胡。 武场乐器有:板胡、各种大锣、铙钹、小锣、铃、木鱼、堂鼓、低音鼓。经过多年的演唱,在唱腔方面也有所改革。东路梆子的“吼”,是在保持原有的风格不变和曲调不变的基础上,不用假嗓唱,而用真嗓唱,发出“沤”字的尾音。每句的最后一句行腔,用假嗓翻高演唱。为了表现一定感情时,才用假嗓唱,使得东路梆子在唱腔变样,生、旦、净、末、丑各行都有自己的唱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特点。先吐字,后拖腔,吐字用真嗓,并且很清楚,拖腔用假嗓,也就是“吼”,听起来高昂、健壮、优美动听,富有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乐器有大胡琴、月琴、板胡、梆子、二胡、皮鼓、大锣、钹镲、手锣、三弦、笙等;以大胡琴、月琴、梆子为主。大胡琴与山东梆子、平调的二弦,莱芜梆子的提琴,枣梆子的锯琴等基本相似;并且杆粗短,椿木为筒,六楞,用梧桐板覆蒙,6—3定弦,里外弦全用老弦。 现乐器存留清末遗留的大胡琴一把,剧目主要有《腊梅算卦》《双官诰》《天仙配》等剧目。 清代末年,是东路梆子的极盛时期,当时著名演员层出不穷。较为突出的有:郭连孝(须生,章丘人)、咬断弦(本名韩振铎,著名旦角 )等人。其中韩振铎传艺给滨城区尚集乡孟东村孟昭轩等人,后孟昭轩收滨城区尚集乡孟西村尹贵龙(1929-1997)为徒,尹贵龙又将“东路梆子”这一曲目传授给了儿子尹坤太。
东路梆子的唱腔形式属于“板腔体”,它的版式很多,可分为下列几种:大一板及大慢板(也叫慢二板)、尖板及导板、小导板、一句一打、三泣板、哭腔。除此主要版式外,还有多曲调如:乱弹昆腔等。另外,东路梆子的行当齐全,服装严格,坚持宁穿破,不穿错的原则,脸谱正规。东路梆子的唱法,以本嗓为主,每句的最后一字行腔,用假嗓翻高演唱,发出“沤”字的尾音。“山东沤”之称,就由此而来。腔调高亢激昂,悠扬动听。
它的组成部分除去梆子腔以外,还保留了一部分其它声腔的剧目及曲调。 “东路梆子”的表演粗犷、逼真,很讲究运用“绝活”,如纱帽功、甩发功、踢鞋功、台步功等。 “东路梆子”的曲牌有数十种,主要唢呐牌子有:打开门、小开门、水龙吟、点降唇、大泣颜回、起营、唢呐皮、滴溜子、慢中紧、紧中慢、到春来、寄生草、一枝花、粉蝶子、五马将令水等;弦乐牌子曲有:打开门、小开门、八板、海青歌、花梆子、哭黄全、万年欢、工尺上、柳摇金、八岔、傍妆台、回回曲等。东路梆子是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戏曲研究价值,它与人民群众具有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系,既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培育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又带有地域特色,是发展地方戏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