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
时间:2015-06-22 15:10来源:未知 作者:nl 点击:
次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中国武术中著名的优秀拳种之一,亦称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
梅花拳创始人邹宏义极具悟性,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派,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且拳分五势,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 邹宏义后定居直隶平乡县马庄,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乾隆九年(1744年)后,其子邹文聚把梅花拳发扬光大,推向鲁、豫二省。 清末,河北沧州武师常占鹅,为避战乱,来到武定府滨县(今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传授武艺,收徒弟25人,著名的有莫李村李秀斋、李莲,瓦张村张秀华,滨县西街张松年,张课家村张忠孝等。滨城区刘建华、任玉伟、蔡洪玉等又分别于1967年、1988年,经人介绍,拜李秀斋、李莲老师门下学习梅花拳,朝夕演练,日夜揣摩,终得大成,比较系统地继承了梅花拳的精髓。 梅花拳分为架子、成拳、拧拳、器械四部分。架子包括“桩步五势”和“行步三法”, 梅花桩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五势即大势、小势、顺势、拗势、败势,“行步三法”是摆法、扎法、撤法;成拳是在基本功架子基础上两人或多人对练的方法,主要套路有抓、拿、摔、打;拧拳无定手定步,无拘无束,实用步法主要是快而不乱的大八方步,主要训练出手引手、见手使手、察敌手之来势,审敌手之短长,见劲使劲和借他劲,他动我也动,占其行气出其不意。器械有双手带、梅花枪、三节梅花棍、梅花钩、梅花鞭、梅花剑等,套路有单人枪、对扎枪、枪对枪、刀对刀、白手夺刀、白手夺多枪、刀对棍、刀对鞭等。 梅花拳拳路多样,变化无穷,内容丰富,特别在技击、擒拿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拳路上独具一格,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 “目、手、身、法、步”等各个环节相融通,同阴阳八卦五行相涵连,行拳之中,犹如梅开五瓣,综错有致,形如流水,花样重叠,更兼之具有大势、小势、顺势、逆势,不断循环往复,相生相克,,形成自己门派鲜明独到的技击特点。 梅花拳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的实际效用。技击擒拿都有特殊的招式,防身健体更是得心应手,加之武德高尚,尊大让小,谦虚忍让,虽有武功彰其外,实有文德居其内,历来深受人民的爱戴,实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