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 本馆概况
    • 本馆简介
    • 机构设置
    • 领导班子
    • 队伍建设
    • 历史沿革
    • 年度记事
    • 荣誉展示
    • 意见反馈
    • 在线报名
  • 群文活动
    • 通知公告
    • 文化馆工作
    • 群文动态
    • 免费培训
  • 群文创作
    • 创作动态
    • 理论研究
    • 原创文学
    • 美术 摄影 书法
    • 民间工艺
    • 民间文学
    • 创作成果
  • 文化人才
    • 文化英才
    • 群文之星
    • 才艺少年
    • 人物传略
  • 非遗保护
    • 非遗资讯
    • 四级名录
    • 非遗传人
    • 政策法规
    • 非遗展厅
  • 视频教学
    • 艺术慕课
    • 书画教学
    • 舞蹈教学
    • 摄影教学
  • 网上展厅
    • 美术展厅
    • 书法展厅
    • 摄影展厅
    • 民艺展厅
  • 政务公开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能
    • 领导信息
    • 联系方式
    • 行政性政策法规
    • 服务内容公示
  • 文化馆分馆
    • 市东分馆
    • 北镇分馆
    • 彭李分馆
    • 市西分馆
    • 滨北分馆
    • 梁才分馆
    • 秦皇台分馆
    • 三河湖分馆
    • 市中分馆
    • 杨柳雪分馆
      • 当前位置: 主页 > 非遗保护 > 四级名录 > 市级 >
    • 传统戏法
      时间:2015-06-20 14:06来源:未知 作者:nl 点击: 次
        中国戏法早在上古时期就开始孕育和萌芽。古代,舞与戏是同一称呼,后来逐渐形成两类:戏以耍为主体的就是杂技,以变为核心的就是戏法。汉代以后,宫廷的戏法称幻术;民间的幻术叫戏法,宋代称“藏挟技”,分科则越发精细,并形成了“手法、撮弄、藏挟”三大体系(也有将“手法”、“撮弄”合为一类之说的)。
        在清初“康乾盛世”,民间艺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幻术和戏法也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了民间艺人在街头变戏法的各种门类:“以巾覆地上变化什物,谓之《摄戏法》;以大碗水覆巾下令隐去,谓之《飞法》;置五红豆子于掌上,令其自去,谓之《摘豆》;以钱十枚呼之成为五色,谓之《大变金钱》。这种表演形式,叫做“撂地”。清末民初,在全国各地的书场庙会出现众多撂地表演传统戏法的艺人。
        传统戏法包括古彩戏法、民间戏法和手彩戏法3类。古彩戏法业内通称“捞活”。 戏法演员身穿大褂,以暗藏在长袍内秘不示人的钩、袋、囊、开、索、带、盖、罩(业内称粘、摆、合、过、洗、别、捧、开)等8种专用工具携带彩物(变的器物),并用几条布毯遮掩变出彩物。落活表演需要演员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民间戏法是表演者以一定的道具为手段表演的变换物体的戏法节目,如“罗圈献彩”、“套筒”、“亮摔”等。手彩戏法业内人称“手彩活、抹小活”,它道具简单,可随身携带,不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表演。忽来忽去,变化莫测,手法玄妙,更使人费解。
        滨州市滨城区流传的传统戏法来源于山西徐家门。1982年,李洪建拜安徽濉溪县李明远为师学习传统戏法,与世称“鬼手”的王保合是同门兄弟,与青岛魔术大师牟衍铭是连管兄弟。李洪建自幼习武,1975年曾代表惠民地区参加山东省青少年武术比赛, 1991年10月成立洪建杂技魔术歌舞艺术团,在山东各地及外省不断巡回演出。现任滨州燕青武术馆副秘书长。擅长中国传统戏法及西洋魔术表演 最拿手的绝活是古彩戏法和吞铁球,技艺非常娴熟。山东教育电视台,综艺电视台,山东农科频道,齐鲁台,公共电视台,滨州电视台,都对李洪建的技艺和表演做了报道与采访。

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 2015-2021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1934号-1
地址:黄河十六路969号创业商务中心7号楼 邮编:256600 联系电话:(0543)81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