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页
  • 本馆概况
    • 本馆简介
    • 机构设置
    • 领导班子
    • 队伍建设
    • 历史沿革
    • 年度记事
    • 荣誉展示
    • 意见反馈
    • 在线报名
  • 群文活动
    • 通知公告
    • 文化馆工作
    • 群文动态
    • 免费培训
  • 群文创作
    • 创作动态
    • 理论研究
    • 原创文学
    • 美术 摄影 书法
    • 民间工艺
    • 民间文学
    • 创作成果
  • 文化人才
    • 文化英才
    • 群文之星
    • 才艺少年
    • 人物传略
  • 非遗保护
    • 非遗资讯
    • 四级名录
    • 非遗传人
    • 政策法规
    • 非遗展厅
  • 视频教学
    • 艺术慕课
    • 书画教学
    • 舞蹈教学
    • 摄影教学
  • 网上展厅
    • 美术展厅
    • 书法展厅
    • 摄影展厅
    • 民艺展厅
  • 政务公开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能
    • 领导信息
    • 联系方式
    • 行政性政策法规
    • 服务内容公示
  • 文化馆分馆
    • 市东分馆
    • 北镇分馆
    • 彭李分馆
    • 市西分馆
    • 滨北分馆
    • 梁才分馆
    • 秦皇台分馆
    • 三河湖分馆
    • 市中分馆
    • 杨柳雪分馆
      • 当前位置: 主页 > 非遗保护 > 四级名录 > 市级 >
    • 锣鼓经(令子通)
      时间:2013-05-16 19:50来源:未知 作者:nl 点击: 次
        流传在滨北街道办事处南街北居委会的领子九龙翻身,是滨城区独特的一种打击乐,它是由吹奏乐器领子和锣鼓组成。规模比九龙翻身(锣鼓经)略大一些,一般的乐队有四只领子,一面大鼓,4 — 6面苏锣,4 — 6付大钹,四付手锣,四付小镲,四付铙。一般演奏需十几人,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人数。
        领子九龙翻身的前身是“九令鼓”,没有领子。那时的领子是磨剪子者代替吆喝声所用的工具。约在清咸丰年间杜家第十六代孙杜翚,字翱,(人称翱四爷)自幼喜爱音乐。一天,本村来了一位磨剪子者,进村就吹起了领子,“斗斗 斗斗 一斗 斗0   一斗 一斗 一斗 斗0 ”。不一会又来了一位小货郎,刚进村就摇响拨浪鼓,“0 嘟嘟 咚咚 当  咚咚 当  咚咚 当 当 当  0 ,咚当 咚当 咚咚 当  咚当 咚当 咚咚  当”。清脆悦耳的领子声,与节奏稳健的波浪鼓声混合在一起,新颖别致,独有风味。翱四爷越听越入迷,不由自主地走出门外,将磨剪子者和小货郎叫在一起。磨剪子者吹一句,小货郎摇一句,前一句后一句,此起彼伏悦耳动听。后来翱四爷就买了两只领子让人学习与本村的“九令鼓”合在一起演奏,听众都拍手叫好。从此在不断的斟酌修改下,遂成现在的“领子九龙翻身”。
        领子九龙翻身”乐器构成简单,有领子、大鼓、锣、镲、钹、铙等。其中锣、钹比例大,音乐效果突出,演奏方法是“领子”指挥,锣主奏,鼓、钹、镲、铙交相对奏.领子声激越张扬,锣鼓点浑厚沉郁,两种不同风格的乐器结合,产生了理想的效果。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缀成套,其九段体套曲,演奏多以“领子”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整个乐曲开始平缓,节奏稳健,前后连接紧凑,发展有序,主题突出,结束自然。曲调激昂奋进,和缓悠长,高潮迭起,催人奋进。表演者配合默契,整齐划一,气势磅礴,鼓声震天,钹光闪闪,给人们带来愉悦与鼓舞。目前,“领子九龙翻身”已列入滨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滨州市滨城区文化馆 2015-2021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1934号-1
地址:黄河十六路969号创业商务中心7号楼 邮编:256600 联系电话:(0543)81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