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大鼓
时间:2013-11-01 19:36来源:未知 作者:nl 点击:
次
东路大鼓亦名“老东口”,是在原登州、莱州、青州三州府农村土调大鼓基础上,吸收茂腔、肘鼓子等地方小曲精华后,传入鲁北与犁铧大鼓、西河大鼓结合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曲艺形式。其创始人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掖县人孙双宾,传承至今已有150年左右的历史。
清末,滨县人李义成在胶东学会东路大鼓,传于盲人周胜奎(周金山之父),师徒二人将东路大鼓与梨铧大鼓、西河大鼓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鲁北“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民俗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研究鲁北曲艺流变的重要形式,和其他传统地方戏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其表演简洁明快,板式多样,曲调韵味醇厚,唱腔婉转清新,说唱并用,吐字清晰,长于抒情,善于表现故事和叙事,道白语言简练,朴实诙谐,乡土味浓厚。慢板高亢,舒缓明丽,快板激进,节奏紧凑;许多传统的短小曲目,唱词采用乡间奇闻趣事,多用乡间俗语,幽默谐谑,反映民风民俗,形象地体现黄河三角洲的民心世情。 1957年山东省首届曲艺会演,惠民地区(今滨州市)推选周胜奎为代表,参加全省会演,其演唱的曲目《排王赞》,深受欢迎,获二等奖。周胜魁之子周金山,继承了父亲、师伯的演唱特色,参加过省级的多次演唱,皆获大奖。 为加强对东路大鼓的传承与保护, 2009年3月19日,滨城区东路大鼓书院成立。2009年10月,滨城区东路大鼓书院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近年来,滨城区先后挖掘整理东路大鼓曲目30余个,参加各类演出300余场次。2012年12月,《双龙跪臣》获山东省传统曲艺传承成果展演暨第七届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 。2013年7月,《太师训徒》荣获文化部“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奖。10月,《太师训徒》获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曲艺门类“群星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