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率真 朴拙大方 ——浅谈滨州民间刺绣的地域特色
时间:2019-04-10 21:4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郭志强 点击:
次
内容摘要:滨州民间刺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种类丰富,题材广泛,包含着美好的寓意,在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滨州 民间刺绣 艺术风格 题材寓意 “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汉王充《论衡·程材篇》)”。从春秋时期开始,山东地区的"齐纨""鲁缟"便已举世闻名, "冠带衣履天下"。适宜植桑养蚕的地理条件,纺织缫丝业的发达,统治者劝课农桑,提倡女功织绣,以及齐鲁文化的浸润,为“鲁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有关记载,隋唐时期,山东的刺绣技艺进一步提高,已采用齐针、平针、套针等多种绣法,工艺日趋精巧,并能综合运用于绣品上。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刺绣技艺得到了全面发展,出现了网针法和打籽针法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绣针法。明清时期,社会生活较为安定,女红织绣空前繁荣,形成了苍劲有力,色彩浓丽,质地坚实的“鲁绣”。 滨州民间刺绣的底衬多为暗花土布,所用的绣线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或棉白线,用颜料染成不同的颜色,常用的花线颜色有红、蓝、青、紫、黑等,色调明快,强调色彩搭配,在对比中求得颜色的和谐。 滨州民间刺绣绣法众多,自成体系,以平针绣为主,又有锁、网、套、编、结、缀、钉、补、贴、纳绵、盘金、摘绫、包梗、纳纱、穿珠、割绒、挑花等多种表现技法。常见的针法有齐针、缠针、打籽、滚针、长短针、接针等。还有一种绷花辅助性针法,以针引单线,作放射状,或绣出生动的花朵,增强景物形似程度,或绣出动物的胡须、睫毛,增添神情的生动性。 民间艺人往往根据所要表现内容的变化和刺绣底衬的软硬程度,不同的装饰对象,分别施之于不同的装饰内容。结合使用不同的针法,产生不同的线条组织和艺术表现效果,把形式美、实用性、装饰性和人们祈盼美好的理想、愿望结合在一起,借物传情,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展现丰富多彩的物像。 滨州民间刺绣按其用途,大致可分为婚嫁用品,如嫁衣、云肩、枕头,床单、被面、帐檐、鞋垫、褡裢等;服饰鞋帽,如头巾、围涎、肚兜、坎肩、袖套、绣裙、虎头鞋、虎头帽、绣花鞋、绣花枕、衣饰、佩饰等;生活用品,如枕顶、门帘、帐幔、桌布、台布、床围、轿帘、屏风、中堂、坐垫、针插、挂包、手帕、玩具等;祭葬和寿诞用品,如寿衣、寿鞋、寿帽,供桌裙帏、彩幡、堂彩等;舞台戏装、布景、壁挂装饰等。 滨州民间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造型多样,纹饰古朴,大多选用民间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麻姑、寿星、八仙、和合二仙等)、林木果蔬(寿桃、石榴、佛手、葫芦、白菜、灵芝、松、柏、万年青等)、花卉虫鱼(莲花、牡丹、鸳鸯、蝴蝶等)、祥禽瑞兽(喜鹊、仙鹤、龙、凤、蝙蝠、金鱼等)、戏曲传说故事(白蛇传、牛郎织女、天仙配、杨家将等)、吉祥纹样(寿字、万字、盘长、暗八仙等)、诗文词句、几何图形等。 这些纹样有的以单独的形式出现,有的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组合的形式一般分为植物组合、动植物组合、人与动植物组合、文字和抽象符号组合、人物故事和生活情景组合四类。单独纹样以花卉为多,组合纹样以蝴蝶、花鸟(蝶恋花)为多。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又可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和连续纹样四类。 经由民间艺人巧妙组合,形成许多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鲤鱼戏莲、莲生贵子、麒麟送子、状元及第、丹凤朝阳、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平升三级、鹿鹤同春、富贵牡丹、竹报平安、凤栖梧桐、松鹤延年、凤穿牡丹、彩蝶双飞、并蒂莲花、瓜瓞绵绵、榴开百子、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等。通过谐音、象征、寓意、比拟等手法,隐喻着民众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祈求,爱情的憧憬,长寿的向往,正义的颂扬,寄寓着驱邪禳灾、招财纳福、平安吉祥的精神需求,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祈福观。 滨州民间刺绣既承袭鲁绣传统,又博采众长,独具一格。其构思巧妙,造型活泼,纹饰简炼,色彩明快,风格清新,搭配素雅,针法多巧,形成了平实率真、朴拙大方、豪放苍劲的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的装饰意韵和审美价值,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生活情趣,反映了滨州人民的文化心理、审美观念、伦理道德、理想追求、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表现了民众质朴淳厚的思想感情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 滨州的民间刺绣植根于鲁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土壤,与民俗文化、民间信仰息息相关,在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婚嫁生子是人生大事,相关绣品花样十分丰富,用以借物寓意,抒发情感,沟通人际关系,反映人生礼俗。过去结婚时女方要绣花枕头、门帘、帐沿、被面、床沿、鞋垫等送给男方,还要为自己准备嫁衣、云肩、绣裙等。孩子出生后,姥姥家要送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肚兜、布老虎等,为孩子避邪除恶,祝福小孩象老虎一样勇敢健壮。这些绣品均绣上各种艺术表现力和想像力丰富的图案,凌空飞翔的禽鸟,争奇斗妍的花卉,生动真实的昆虫,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寄托深情。 枕顶、云肩和绣裙是比较有特色的绣品。上面用彩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多为鸟兽、花卉、戏剧人物故事、建筑、器物、诗文、几何形等。有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八仙祝寿、五福捧寿、松鹤延年、早生贵子等图案。 民间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都被直接或间接地移植到民间绣品中,对民众进行着道德的、历史的、风俗的社会文化教育。最突出的内容是爱情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 西厢记”等,均被姑娘们精心绣制在枕头顶、门帘、云肩、绣裙、荷包上。这些人物形象朴实纯真,色彩艳丽明快,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寄托着姑娘们对爱情生活和美满婚姻的向往。 滨州的民间刺绣富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散发着淳朴的乡土气息,是当地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表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鲁北民艺的一颗明珠,如今这些民间刺绣的形式和特征已逐渐消失,抢救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