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乡村文化能人带头繁荣基层文化
时间:2019-05-01 21:4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穗 点击:
次
关键字:乡村文化能人 活力 魅力 传统特色文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要积极推进文化生产与文化建设的全面进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能够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重要举措。只有不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与社会共发展,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发展,从正真意义上实现中国梦。 搞好基层文化工作,对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效,基层群众文化已成为当代我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充分利用文化能人的号召带头作用,拉动普通群众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文化积极性,丰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基层文化大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乡村文化需求的提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跃、丰富基层文化,乡村文化能人这个群体、这支扎根基层扎根群众的优秀文化队伍的作用,就不能忽视。在当前农村文化激射中,一方面是人才匮乏,一方面是很多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农村文化不能单单认为是从外面请演员唱唱戏、跳跳舞,忽略本土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基层挖掘优秀乡村文化能人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乡村文化能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就像是一粒粒鲜活的文化种子,撒遍各地生根发芽。各层面都应该注重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支持他们组织开展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便利条件,破解相关的难题,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迸发,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有大作为大贡献。 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文化的魅力在于参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只提供一种内容、一种风格的文化,而是要发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文化,适应不同群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建设好阵地、搭建好平台,依托社区、文化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施展才能。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乡村文化能人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群众生活的节目,为乡邻百姓演出,进一步活跃乡村文化,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成为乡村文化能人,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体现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可见,基层乡村文化能人的舞台将会更大,也会有更多的“能人”投身群众文化事业,让百姓享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 1、以社区(村居)为阵地,让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以社区为平台,加大基层文化服务载体建设,社区都建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所,并全天候面向居民免费开放,提高社区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积极鼓励扶持社区文艺社团建设,一大批文艺演出、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社团脱颖而出,这些社区文化队伍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密切邻里关系,提升了基层文化队伍凝聚力。社区文艺组织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以群众为活动主体的民间文化团体激活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群众在参与中得到精神享受和精神满足。 2、扩大专业队伍表演范围,充分展示能人风采。深入开展优秀传统艺术“六进”展演活动。鼓励各乡镇、街道民营艺术团、庄户剧团等加大演出力度。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要不定期举办区域性特色文艺活动。 3、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发掘基层能人。通过举办戏曲票友、歌手、广场舞等形式的群众文化赛事,为广大文化爱好者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大力发掘和培养民间的文化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发展壮大带头队伍。 4、培育乡村文化能人与挖掘传统特色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文化部门的作用,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在这些文化遗产得到传承的同时,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通过组织民间剧团文艺汇演等形式,扩大传统特色文化的影响,培育带动一批传统艺术接班人,使这一艺术得到继承和创新。既使传统特色文化得到弘扬,又让群众得到精神享受。如果说,群众文化团队、专业文化组织对基层文化活跃起到了“四两拨千”的作用,乡村文化能人则对繁荣基层文化、传承民间艺术产生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5、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基层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贯彻落实中央文艺座谈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文学、美术、音乐、曲艺、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创作,推举优秀文化、美术以及舞台艺术的原创作品参加市、省和国家级的赛事、展演活动,提高地区文化品牌效应,调动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 6、加强辅导培训,储备文化人才。乡村文化能人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旗帜”,一个人就能拉起队伍;他们是“种子”,撒下去就能“生根发芽”。只要把乡村文化能人发掘出来、组织起来,就能带动各类文化团队发展,促进基层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深入。因此,对于乡村文化能人,一是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行使好文化馆、专业文艺团队业务骨干与各乡镇、街道的联谊制度,培养基层文化活动积极性;;二是要文化馆继续开展好各类培训班,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实力雄厚、人才充足的优势,提高文化带头人的整体水平。这样,乡村文化能人助力基层文化建设才会更加直接有效,群众性文化活动才能持久繁荣。 7、完善管理,保证能人带动机制的有效运作。一要抓好各文化文艺团队新鲜血液的补充,及时将一些新生力量充实到队伍中去;二要完善各种制度,尤其是经费保障制度和奖励制度,提高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三要加强各文化团体的交流,定期交流、研究在管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能人带头繁荣基层文化”一改以往政府组织号召的形式,充分利用与群众距离更近的民间文化骨干能人力量,通过宣传引导,以点带面,让能人风采形成辐射效应,激发普通群众对文化的热爱,在社会上掀起基层文化风潮。相较于传统政府直接引导的方式更贴近群众,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同时在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少的情况下,实现了民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群众文化工作范围更广,更具影响力。城市社区都建立起了文化活动场所,成立了以群众为活动主体的文化团体,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扶持社区文艺社团建设,一大批文艺演出、书画摄影、体育健身等社团脱颖而出,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基层文化队伍凝聚力,激活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民间文化能人在民俗、曲艺、歌舞等领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民间自发文艺活动和团队如雨后春笋。锣鼓大赛、广场舞大赛、农民歌手大赛等赛事和送戏下乡、民间文化汇演等活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雅俗共赏的文化大餐。在项目的推动下,广大群众不仅是文化惠民工程台下的观众,更已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基层文化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文化的主体是群众,以群众带动群众,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让百姓享有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乡村文化能人作为繁荣乡村文化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引领带’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富裕之后的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因此,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着力发挥民间乡村文化能人的带头作用,大力挖掘文化资源,激活民间文化潜力,以乡村文化能人带动群众性文艺团体建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基层文化的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