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
时间:2014-03-12 15:33来源:未知 作者:nl 点击:
次
葫芦自古以来是吉祥福禄的象征,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从古代开始,人们便以经过加热的金属在葫芦上以不同温度产生的焦痕作画,称为“火针刺绣”。当时所用的工具只有火针和香二种。将香点燃后,着火的一端会变得比较柔软,这时将火针插进香内,只露出尖头,作为“笔尖”。火针被香火灸热,产生很高的温度,即可在葫芦上绘出各种图案。
现代葫芦烙画则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工具,一般采用25W或35W的电烙铁、调压器等。艺人娴熟运用烙铁,使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和国画渲染的效果,表现力非常丰富。字的笔画、粗细、笔锋、技法都能体现出来,绘画的各种技法如:皴、擦、点、染以及空间层次、远近、透视关系等也能表现出来。 葫芦烙画创作讲究稳、准、慢、巧,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因此葫芦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滨北街道办事处原文化站长陈金顺,自幼喜爱绘画艺术。70年代,师从时任省美协副主席的著名画家毛云之学习国画艺术,技艺大进,成为滨县业余文化骨干。八十年代后任滨北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从事绘画创作。九十年代开始从事葫芦烙画创作,老有所乐,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葫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层次。 陈金顺创作的葫芦烙画既有传统绘画线描的优美细腻,又有中国水墨画的典雅清丽。在构图上,具有粗犷淳朴的北方风格,注重汲取民间年画、工艺美术、剪纸中有益的表现手法,不断拓宽表现形式的空间,力求开合有度,繁简有序,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目前的创作题材多以戏曲人物、古典名著、民间传说及山水、花鸟等为主,立意新颖,线条流畅自然,造型质朴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既有中国画“浓、淡、枯、湿、焦”的书法韵味,又有金石雕刻阴阳浮雕的效果,形象栩栩如生、细腻生动,让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