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文化馆文化馆建立与演变
时间:2015-06-30 14:2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1951年,由县政府文教科派杜和亭筹建文化馆,1952年4月正式开放,名称为“滨县人民文化馆”,馆址在滨城东街,利用民房19间,约2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80平方米。
1952年12月,惠民专署迁到北镇,中心文化馆随迁。驻今市西办事处徐家居委会民房。改称“滨县人民文化馆”,仍属专署。 1954年春,惠民中心文化馆由市西办事处徐家居委会迁往滨州老城内东街,与原滨县人民文化馆合并,称滨县文化馆,隶属滨县文教科。 1958年春,文化馆随县机关迁到北镇,住今黄河三路、渤海七路交叉口路西(现黄金大厦处)。是年冬,滨县与惠民县合并,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合并,称“惠民县文化宫”,共40人(其中文化馆25人)。驻地区工会职工俱乐部(今滨州市吕剧团东临),办公室、宿舍26间;小礼堂一座,160平方米;展室9间,300平方米,借阅室5间100平方米。 1961年4月,滨县、惠民县分治,又复称滨县文化馆。馆址由北镇迁回滨州老城旧址。1964年至1965年间,南院扩大,建房16间,480平方米。 1966年春,“文化大革命”首先在文化系统开始,文化馆、图书馆、书店合建一个“文化革命小组”,不久即解散。1967年5月,与图书馆合并建立革命委员会,称“滨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馆”。 1969年10月,更名“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包括文化馆、电影队、广播站、新华书店),工人宣传队进入。馆址由滨州老城迁至北镇职工俱乐部。 1971年7月,工宣队撤出,宣传站被撤销,复称“滨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馆”,馆址由北镇迁回滨县旧址。 1972年6月,杨柳雪展览馆并入,更名“滨县文展馆”。 1974年10月,馆址迁新滨城,建有宿舍、办公室、游艺室、仓库,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工作人员11人,下设行政组、创作组、辅导组、美术摄影组。 1980年3月,滨县文展馆分为文化馆和图书馆。1982年馆内设:办公室、文艺辅导组、文学创作组、美术组。在职人员18名。 1985年5月设立滨州市文化馆,编员6人。馆长孙建中,分设两个组:美术辅导组、文艺辅导组。1986年在职人员8名。 1987年3月,县、市两馆合并,工作人员18人,设美术、文艺、创作、行政4个组,馆长孙建中,副馆长段剑秋,党支部书记王树芳,文化馆人员两地办公。行政组2人,张洪山(组长)刘冬青。美术组5人,王本起(组长)董新生(副组长)、王善杰、赵春田、张洪庆。创作组2人,杨尊照(组长)、李振西(副组长)。文艺组6人,齐义芳(组长)、史庆(副组长)、孙玉良、王秀珍、许红霞、邓建云。 1999年10月,文化馆迁往滨州庆丰纺织有限公司办公,业务工作受到很大局限。 2000年改称滨城区文化馆。在职人员15名。 2004年,在职人员11人,仍分4个组;有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7人,馆员6人,助理馆员1人。 2007年,全馆人员23人,离退休9人,离岗5人,在岗9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7人,馆员4人,助理馆员1人。是年底,迁至黄河八路535号滨州市人民防空楼一、二层办公。 2010年5月,迁至黄河十路611号原郭集乡政府楼三、四层办公。2010年在岗人员8人,其中馆员4人,三级演员1人,助理馆员2人,见习1人。 2013年,全馆职工21人。退休11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4人,馆员3人,干部2人;离岗4人,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3人;在岗6人,其中二级演员1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4人。 2014年12月15日,文化馆迁至黄河十六路969号创业商务中心7号楼一楼办公。 |